周六的下午,刚下完雨,阴冷的空气,似乎在提醒我已经不太适合继续穿短袖。床上百无聊赖的躺了会。坐起来,打开b站,点开首页推荐的纯音乐歌单,突然就想重写一下第一篇博客。
【Playlist】“咖啡、耳机 和街景是完美的搭配”|超治愈lofi hip-hop 氛围感轻音乐 LOFI VIBE电台_哔哩哔哩_bilibili:68号浮空岛——此站的诞生原因与我的心路历程第一篇的稿子之前被人痛批风格杂糅,言辞之激烈让我羞愧难当。想来也是,当时写第一篇的时候,形式大于内容,满脑子想的是怎么去显得让这篇文章看起来很有格调,用了很多自己本不熟悉且风格不是很统一的表述手法。简而言之,就是充满虚荣写出来一会自卑一会自负且自我满足的产物,当你能看到这篇的时候,之前那篇应该已经被我隐藏起来只有我自己能看到了。
认真思考了一下自己想建立这个博客的原因。主要原因可能有两个,一个是能有个地方记录些什么。另一个是找个地方安放一下自己有时候突如其来的表达欲。还有些其他原因,比如满足自己自己的虚荣心,或是偶尔记录一些自己的小情绪。毕竟,博客这个媒介本来就是一个很自我的东西。
先说一下自己想要记录的原因吧。想起前段时间玩到的一个体量很小的游戏,里面提出了一种比较有趣的观点:
世界要毁灭了,人类为了寻找新的家园坐着太空飞船出发了。他们打包了互联上所有的资料作为人类文明的记录。但在一次事故之后,所有的文件悉数尽毁。只留下了一段音声文件,内容是高中的女生打电话在关心在生病中自己喜欢的男生。很无聊的一段内容,没有什么意义。但在那场事故之后,为了维持人类繁衍的可能性与生命体征,他们各自进入只有自己的休眠舱,在休眠与苏醒之间,他们听了无数遍这个音声。虽然它并没有什么意义,但此刻,它本身已经不需要意义,它存在,就是它的意义。
这个故事当时打动我的地方就是,人是不是应该留下点什么,作为自己存在过的证明?当然,我并不是觉得自己的博客有机会成为那最后的文明。估计当我在地下躺了很多年后,只剩骨头架子了,地球也不一定会毁灭,就算毁灭了,也不可能恰好只有我的博客留下了。权当自己脑子里一些产生的一个比较好玩的点子。
不过说到死亡,想起了自己前段时间刚好看了一次乔布斯在斯坦福毕业典礼上的致辞。这位已经过世的老人家的演讲风趣,幽默,中间还穿插着一些明面上对微软的打趣与对自己才华的自信,很喜欢这种人。他的演讲中令我印象比较深刻的两点是“你要相信,你现在获得的点滴会在未来连结起来,相信它们会连接起你未来的道路。”和“将你的每一天都当作生命中的最后一天来度过。”这里主要想讲一下第二点,能理解他老人家想要说的是,将每一天当作最后一天来过,这样能让你珍惜你的时光,不将其浪费在无意义的事上。但对我来说,我却不敢多想,因为这很容易让我陷入虚无主义:人定有一死,现在做的再多的努力,所获得的东西。在我死亡后,于我,已化作乌有。这话听起来可能很自私,但确实除了我爱的人之外,我不会去为了其他人过多的花费自己的能量与感情,可能自己天性上还是属于那种比较冷漠的人吧。
出于这种想法,内心滋生出的不甘心,不甘心自己在经历第三次死亡之后,一切化作乌有,无人记得。总该在这世上留下些“爪痕”吧。因此这个站点,有点寄托自己的这个想法的意思。但不用说,这个站点大概率的结局会是,在很多年之后,我的域名过期了,服务器也停机了,除了保存在本地的文件之外,剩下的,全都泯灭在互联网的洪流之中了。所以,目前所做的,不过也只是一些无谓的小小的抵抗,但这也是我当下所能做到为数不多的事情之一了,算是给现在的我的一点小小的慰藉。
无意间看过过一句话,很喜欢,遂在这里分享一下:
我站在此处专心看书,谁给我带棵橘子树?
当时第一次看到这句话,心里觉得:妙啊!捏他了一下朱自清的背影,似是诙谐,但语气中仿佛又带了一丝无奈,无奈的是无人能够缓解作者心里的那份苦楚与寂寞。无法设身处地的去想其作者是在什么心态下写出的这句话。但我也不求能理解作者的想法。因为于我而言,树是一种时间与记录的象征。只要不遭砍伐与恶意的破坏,它能在大地上静静地一直矗立下去,它能活的时间,可比一个人的一生长多了。虽然在它身上做标记可能会有些低素质和心怀愧疚,但它无疑是在我看来记录变化的最好的载体。因此这句话在我的理解中,这句话的意思为:我在这努力生长,是否有人能来记录我的轨迹?
上面说了这么多,其实只是想表达一件事,因为意识到自己是在学习中如果不动手额外记录些什么,之后很容易脑袋空空那种类型,看书,看剧也是。于是开始使用Bangumi记录自己看过什么番剧,有豆瓣记录自己看过哪些电影。由于在高中毕业后少的可怜的书籍阅读量,因此没有记录自己看过哪些书。但除此之外,我还需要一个地方来记录自己的生活,与学习的过程,因此滋生了建立这个博客的想法。
另一个建立这个博客的原因,说白了其实和第一个差不多。希望有一个地方能储存自己无处安放的表达欲:也就是在自己有时表达欲无法得到满足时,能有个地方将其安置下来。时常来回顾一下,或许那时对一个事情的观点已经产生了变化,或许看到时对当时的记录会心一笑,这都是极好的。因为,我做这些记录还有一个不算太重要的原因,就是当我回来翻阅这些内容时,它们能让现在回看这些的我,能够开心的笑出来,这也足够了。
写到这,感觉也差不多了。开头的那个歌单已经听完一遍又放了16分钟,也就是这篇的内容写了79分钟。比起第一篇,好歹时间上算是进步了。
外面的雨又淅淅沥沥的下了起来,该去做别的事了。
2023.9.23

Comments NOTHING